《海南华侨》之《外来作物系列节目(一)——侨心系胶情·琼安胶园》

发布:2022-09-13 10:17 来源:

海南华侨之《外来作物系列节目(一)

——侨心系胶情·琼安胶园》


海南岛位于雷州半岛的南部,受热带季风影响,岛上常年阳光充足,雨量充沛。这里生长着数不清的热带植物,橡胶、椰子、咖啡、槟榔、胡椒、可可等热带作物,经过长年栽培,已成为海南重要的经济作物。随着时代的变迁,橡胶、椰子、槟榔逐渐发展为农民增收的“摇钱树”、环境质量的“生态树”、大美海南的“形象树”。


图片


这些热带作物有不少是外来物种。据史料记载,海南的橡胶、椰子、咖啡、胡椒、可可等经济作物,是海外华侨从东南亚带回家乡的物种。在中国人的思想里,“根”是故土,是难以割舍的情怀。当年,许多中国人在各种机缘巧合下,怀着对未来的憧憬,离开故土,踏入风俗迥异的异国开始谋生、创业,在他们内心深处,故乡的记忆从未忘却。为了将多年在海外的谋生产业和谋生技能传回家乡,他们不惜冒着生命的危险,克服重重困难,将家乡稀缺的物种从海外带回栽培,渴望助力家乡富庶昌盛。 这些外来物种经过精心栽培,在海南的土地上生根发芽,改变了海南人民的生产生活,为海南发展作出重大的贡献。历史印证,海南华侨对海南热带农业开拓功不可没,他们奠定了海南热带农业的基础,对海南经济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年代越是久远,存世财富越显珍贵,这些开拓先驱给家乡留下难以估量的物质财富和不可磨灭的精神财富,家乡人永远怀念和感恩他们的深情付出。


琼安胶园


图片图片


走入海南农垦博物馆,映入眼帘的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两株历经沧桑的老胶树。这是博物馆于建馆之初,专程从琼安胶园“请”来的百年胶树。在博物馆的“赤子心”展厅,我们看到琼安胶园创办者的画像。这是一位慈眉善目的老人,穿着粗布青衣,脸上带着微微的笑意,似乎在向每位来访者诉说琼安胶园的百年历程。


图片

▲琼安胶园创办者 何麟书


琼安胶园是中国第一个民办胶园,关于它的故事,得从画像中的老人说起。老人名叫何麟书,生于1862年,祖籍琼海朝阳乡南盈村,家有兄弟三人,他排行第三,乡人称他“麟书三公”。何麟书的家乡濒临万泉河,地少人多,风灾、水灾、旱灾连年不断,很多人离乡背井,到南洋谋求生路。何麟书因家境贫寒,少年时仅读过几年私塾。1879年,17岁的何麟书为生活所迫,不得不惜别父兄妻女,搭乘下南洋的帆船,一路颠簸到马来亚。 

最初,何麟书在餐馆当杂工,后经老乡介绍,到一家外国财团经营的橡胶园当割胶工。在那里,他平生第一次认识了橡胶,知道了橡胶的经济价值。何麟书天资聪颖,短短几年间,就掌握了从橡胶育苗、栽培管理到割胶的技术。他为人诚实淳朴,办事认真,很快赢得经营者的赏识,被擢升为橡胶园管家、业务经理。

整天在胶林里穿梭的何麟书,渐渐萌生出一个想法:马来亚的气候、土壤与家乡海南岛十分相似, 橡胶树能否引种回家乡呢?


图片


从此,把橡胶树引种回家乡,通过实业来救国,成了何麟书的愿望与追求。他深知,要办实业,就要有一定的资金实力,否则就是一句空话。为了实现在海南种植橡胶的愿望,何麟书拼命工作,节衣缩食,用辛苦赚来的钱投资锡矿开采和创办火柴厂。经过20多年的艰苦奋斗,何麟书成为一名实业家,回乡创业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1904年,40多岁的何麟书毅然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条件,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满腔热忱地开始橡胶种植事业。


琼安垦务有限公司相关文件


面对巨大的压力,何麟书心急如焚,却没有灰心丧气。他一直坚信,海南有这么好的气候条件和肥沃的土地,一定能培植出橡胶来。何麟书开始分析失败的原因,认为问题可能出在种子上,决定采取树苗移植的方法。于是,他火速返回马来亚,不顾殖民当局严禁胶苗出口的规定,巧妙地从马来亚运回5000株胶苗。经过精心培植,果然成活了3200多株。原产于南美亚马孙河流域原始森林的橡胶,终于被何麟书成功引种到海南岛。

1915年,琼安橡胶园正式投产的消息在海内外传播,引起积极反响,也激励不少实业家来琼投资,海南掀起种植橡胶的热潮。1934年,经当时琼崖实业局的调查,海南岛的大小橡胶园共94家,大部分为华侨经营种植,面积达10574亩,共有胶树246500株,当时可以采液的为187100株。这是旧中国树胶种植的鼎盛时代。 

 图片


如今的琼安胶园,在何氏子孙的努力下重获新生。郁郁葱葱的琼安胶园,那些百年老胶树依旧高大挺拔,布满褶皱的表皮镌刻着岁月的记忆,默默讲诉海南橡胶的百年沧桑和一位华侨老人对故乡的深情。

何麟书为中国橡胶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他的名字也和琼安胶园一起载入中国橡胶事业的史册。

 图片图片


扩大培植橡胶树,是新中国建国之初,党中央为冲破帝国主义封锁作出的战略决策。而推进这一国家行动,正是农垦人从老华侨留下的老橡胶树上采种育种开始的。

曾经漂泊海外、历经风霜的华侨,他们响应政府号召,克服重重困难回到祖国。他们住茅寮,战台风,垦荒种胶,他们白手起家,艰苦创业,最终建成了中国自己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总结出一套适合我国环境特点的橡胶栽培技术和橡胶加工制作技术。华侨们为祖国橡胶事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图片
海南农垦博物馆
图片

回忆是缅怀,是敬仰,是启迪,是对先人们挚爱的传颂。今天,我们回忆中国橡胶的风雨历程,缅怀橡胶先驱的非凡人生,以此表达对爱国华侨的崇高敬意。

.
海南省农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海南农垦博物馆 版权所有. 琼ICP备1100176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