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如歌,我们一起走过——2018级化学3班农垦博物馆之行

米子🌙

<h3 style="text-align: left;">  迈进海南农垦博物馆的大门,只见两棵高约16米、葱郁挺拔的橡胶树映入眼帘,让人仿佛瞬间穿越到了经历百年沧桑的胶园之中。1906年,爱国华侨何麟书冒着风险把橡胶种子带回祖国,他所创立的琼安胶园成为海南第一个橡胶园,也是中国早期橡胶园之一,被誉为中国天然橡胶史上的“活化石”。这两棵被台风刮倒的橡胶树就是从东太农场琼安胶园中整株移植过来的,经技术处理后保持了原有的模样。它们守护在这里,为前来参观的人们讲述着中国百年橡胶史。</h3> <h3>  循着左侧台阶拾级而上,可以沿途欣赏整面浮雕墙展现的垦殖大军历经千辛万苦、攻克重重难关,投身海南农垦橡胶事业的场景。据介绍,整个博物馆以天然橡胶事业发展为主线,以“绿色丰碑”为主题,共分为序厅、丰碑颂、军垦志、赤子心、知青情、海垦魂、改革潮、关怀篇和科普窗九大展厅。</h3><h3> 在展厅墙上,我们看到了一张张军人身着戎装的照片,在陈列柜中,尽管军装、军帽已经陈旧,但领章、肩章上的红星依旧闪亮耀眼。当时,西方生物学界植胶权威专家认定,橡胶树仅能生长在赤道南或北10°以内的热带地区,地处北纬18°以北的海南岛是植胶禁区。但是农垦人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众多技术人员投入到研究工作中,成功地在北纬18°以北大面积种植橡胶。</h3> <h3>  沿着展馆内的照片墙一路浏览,我们还看到了许多年轻的面孔,他们朝气蓬勃、意气风发,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十万知识青年。在那个激情澎湃的年代,他们响应党的号召上山下乡,带着满腔的热情,踏上海南农垦这片热土支边垦荒,成为了建设祖国橡胶事业的重要生力军。</h3> <h3>  看完大会战场景向前走,一个低矮的茅草屋映入眼帘,茅草屋内放置着简易的木桌木椅木柜和草床,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艰苦的生活条件。</h3> <h3>  望着屋内那盏忽明忽暗的马灯,恍惚间,参观者的思绪仿佛又回到那个五湖四海、各行各业都来支援建设海南农垦的年代,回到了那段有着宝贵记忆、动人歌声和感人精神的激情燃烧的岁月。</h3> <h3>  来到“改革潮”展厅,眼前豁然开朗,灯光明亮、视野宽阔、陈展大气,一张张照片记载着海南农垦近30年的改革发展路径。 展柜内南田芒果、东妃荔枝、白沙绿茶等多种海垦知名名牌产品陈列其中,这是海南农垦由单一的橡胶种植向多种经营发展的成果; </h3><h3></h3><h3>最后抵达“科普窗”展厅,这里汇聚了浓缩胶乳、标准胶等天然橡胶初加工产品,以及轮胎、等天然橡胶制品,展示了橡胶制品应用在方方面面,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用品到工农业生产。</h3> <h3>  9个展厅,1个多小时的观展行程,海南农垦博物馆通过陈展品、实物、图片、微缩场景、沙盘、铜像、石雕、原景复制、声光电、4D幻影成像等方式,将海南农垦的发展史“娓娓道来”。</h3> <h3>  这一路走来,化学三班的青年们,拿着手机,不断地按下快门,记录着那些他们未曾看过的,并为之震撼的场景。三五结队同游,一起讨论并且分享着令他们为之动容的瞬间。可能,在他们心里,情愫就像橡胶树播撒在海南大地上,他们将一颗颗小小的种子在他们心底埋下,静静地等待着这些种子生根,发芽,开花。</h3><h3> 临走时分,他们在那面记录着许多知青笑脸足迹年华的知青板前合照留念,如那板书所述:“我们相聚一堂。青春如歌,我们一起走过。”也正如他们的横幅中所写,”我与祖国共奋进,三班与我共前行。“我相信,他们也将为筑中国梦,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