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9岁海垦老军工蔡亲德参观海南农垦博物馆
2月18日,海南农垦博物馆迎来了一位特殊的访客——89岁的海垦老军工蔡亲德。作为第一批垦荒种植橡胶的军工之一,蔡亲德受邀来到海南农垦博物馆,重温那段激情燃烧的垦荒岁月,同时向年轻一代传递农垦精神,激励他们为海垦的未来贡献力量。
工作人员向蔡亲德介绍展馆情况。刘家宋 摄
走进海南农垦博物馆,蔡亲德的目光立刻被展馆里的水壶、耕地器具所吸引。这些看似普通的物件,瞬间勾起了他深藏心底的回忆。“看到这些水壶和器具,我就想起了当年我们垦荒植胶的日子。”蔡亲德缓缓地走到展柜前,指着里面的锄头、砍刀、四齿耙说:“这‘三大件’可是当年垦荒植胶必备的‘武器’啊!”在蔡亲德的记忆中,这些工具陪伴他度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白天,他们挥舞着锄头和砍刀,开山劈石,挖穴种胶;夜里,则要时刻提防山猪等野兽的侵袭,守护刚刚开垦的土地。”
蔡亲德参观海南农垦博物馆。刘家宋 摄
回忆起那段日子,蔡亲德感慨万千:“那时候条件艰苦,我们用茅草盖房,用竹片围成篱笆墙、编成床板,四条木桩插入地下作支架,就搭成一张床。但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靠一双手、一把砍刀、一把锄头,将一条条道路开辟出来,将一株株橡胶苗种下,将一个个生产队建立起来。”参观过程中,蔡亲德不时停下脚步,与工作人员和参观者交流互动。他分享了自己在垦荒岁月中的点点滴滴,以及农垦精神对他的影响。他说,农垦精神是一种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精神,是一种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无私奉献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仅在当时激励着无数垦荒者勇往直前,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参观结束后,蔡亲德在海南农垦博物馆的留言簿上写下了自己的寄语:“希望下一代能够铭记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同时,也希望海垦职工能够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精神,为海垦的未来发展添砖加瓦。”(本报记者 黄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