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在海南农垦博物馆开展课程实践活动

发布:2024-10-29 10:31 来源:

当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历史娓娓道来之中,"繁星们"逐步交融,最终汇聚成一颗璀璨的恒星,海南农垦事业的创立和发展,是一部实施国家战略,开发建设海南、创建中国天然橡胶基地的壮丽史诗。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为了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中共中央决策独立自主发展我国橡胶事业,于1952年创立了海南农垦。为了实现国家战略目标,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官兵、复转军人,南下干部、南下学子,归国华侨、科技人员、社会民工、知识青年为主要代表的创业群体,披荆斩棘、团结拼搏、艰苦奋斗、勇于开拓,建成了中国最大的天然胶生产基地,创造了橡胶北移大面积种植成功的奇迹,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宝贵的精神财富,为巩国国防,开发建设海南,支持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海南农垦推进改革,产业转型升级,坚持绿色发展。海垦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光荣传统,续写新的辉煌。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了解农垦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海南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2023级全体学生来到海南农垦博物馆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实践活动。农垦博物馆承载着丰富的农垦历史和红色记忆。通过参观博物馆,让同学们深入了解农垦事业的发展历程,感受先辈们在艰苦环境下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精神。 通过了解这些历史,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国家的重要性,增强爱国主义情怀,激发为国家、为民族奋斗的热情。其次,参与红色教育实践活动,不仅可以丰富个人的知识和阅历,还可以对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通过了解农垦历史和红色文化,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激发内在的动力,促进个人的成长与发展。

海南农垦建垦70余年,但博物馆馆藏或陈展的部分实物,其渊源可以追溯到中国现代革命史。

南征北战,戎马一生,但抖落了身上的征尘,脱下了心爱的军衣,就从革命战士转为了垦荒战士。1952年,林一师部队几千人中,有北打到南刚下战场的;同时期到农垦的一大批琼崖纵队官兵,全部都是从战火中过来的;还有从北大荒来的,还有从其他战线来的,还有……据1988年海南建省时的统计,农垦干部在解放前参加革命工作的就有2000多名,他们奠定了军垦的基础,农垦的历史也是从他们的革命史中延续。

在博物馆里,同学们看到了一张张穿着戎装的照片,叶剑英、陈漫远、易秀湘、冯白驹、王昌虎、邓克明……这些中国橡胶事业的开拓者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一大段身经百战的革命史。戎装上帽徽、领章、肩章的闪闪红星,“征途上红星闪闪把路开”,这“把路开”,就是成功地开辟了中国革命之路后,又率领海南农垦人去开拓建设新中国的橡胶基地之路。

2024 年 10 月 23 日,在思政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怀着期待与兴奋的心情,来到农垦博物馆开展红色精神教育实践活动。与农垦博物馆大合照后,开启了这次意义非凡的参观之旅。大家依次走过各个展厅,认真聆听王副馆长对农垦历史、文化以及发展历程的详细介绍。当参观到第五展厅时,同学们惊喜地发现了一个国庆特展。在参观的过程中,有的同学们聚集在一起讨论,有的同学拿起手机与国旗合影,大家都十分认真,特别投入!

随后,同学们继续参观博物馆的其他展厅。在最后一个展厅——互动教育厅,王智副馆长与同学们开始了“你问我答”的火热讨论。

此次农垦博物馆实践活动也在一声声的问答中来到了尾声。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同学们不仅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还深刻感受到了农垦文化的魅力和国家的发展成就。这次活动不仅在心中留下一段难忘的记忆,更让同学们意识到大学生作为中华民族最蓬勃、最青春、最朝气的代表,更应当深刻了解国家的奋斗史、发展史和强国史;也更应当学好专业知识,加强自身素质建设,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努力掌好驶向未来的方舟!

参观海南农垦博物馆后,同学的内心深受触动,纷纷表示“一张张历史照片,一件件真实遗物,一句句严谨而铿锵有力的讲解,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海南农垦创业者始终不渝的坚定信念,以及他们为海南乃至国家的农业发展所付出的巨大努力。这份革命精神让我们更加感慨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同时也让我们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党性洗礼。”观海南农垦博物馆让我们受益匪浅。它不仅加深了我们对海南农垦历史的了解,更让我们深刻意识到红色文化对培养当代青年的爱国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会以红色精神为激励,以红色英雄为榜样,不断努力、坚定信念、牢记初心,传承和弘扬海南农垦的红色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
海南省农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海南农垦博物馆 版权所有. 琼ICP备1100176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