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下学子在行动 新中国第一批大学生赴海南投身橡胶事业

发布:2020-03-09 22:30 来源:未知

上世纪50年代初,一大批风华正茂、朝气蓬勃的大学生奔赴海南,加入海南农垦建设大军的行列。他们是新中国成立后培养出来的第一批大学生,来自北京林业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等全国知名院校和科研院所。这些南下报效祖国、参与海南天然橡胶事业建设的大学生们,为海南垦区的勘测规划、栽培、育种、病虫害防治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上世纪50年代,南下学子在海南野外勘测。
上世纪50年代,南下学子在海南野外勘测。

载入中国橡胶史册的南下学子

海南农垦第一代创业者,是响应毛主席、党中央的号召,为开发建设新中国天然橡胶事业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的。这些创业者中,有数百名从全国大中专院校毕业的知识分子。他们是新中国成立后培养出来的第一批大学生,为海南垦区的勘测规划和橡胶栽培、育种、病虫害防治,以及教育、经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这支队伍有一个光荣的称号:南下学子。

据统计,从1951年12月至1960年,来自北京林业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等全国知名院校的师生及科研院所专家近600人,投入海南农垦的建设。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发展天然橡胶事业意义重大。1951年11月,我国组建了以开国元帅叶剑英为局长的华南垦殖局推进橡胶种植工作。华南垦殖局于1952年1月成立了海南、高雷和广西三个下辖垦殖分局。

与此同时,我国于1951年11月和1952年3月,组织北京林业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等全国10多所高校师生和科研院所专家,投入华南地区橡胶宜林地勘测工作。他们主要负责橡胶宜林地的调查、勘察、测量、设计等前期工作,历时7个月,这就是中国橡胶史上赫赫有名的“华南垦区大勘测”。

据史料记载,在参加“华南垦区大勘测”半年多的时间里,这些南下学子披星戴月、不畏艰险,完成了海南、高雷和广西垦区橡胶宜林地勘测设计总面积825万亩、净利用面积680万亩的工作任务。

 一九五八年,南下学子在万宁研究勘测路线。
一九五八年,南下学子在万宁研究勘测路线。

叶帅动员,激励学子投身橡胶事业

从1951年12月至1952年6月,南下学子横渡海峡奔赴海南垦区前,华南垦殖局局长叶剑英在广东作了两次动员报告,第一次是1951年12月欢送第一批勘测队员,另一次是1952年3月欢送第二批勘测队员。

南京大学学子、原广东保亭热带作物研究所所长区晋汉参加了第二次欢送会,听取了叶帅的动员报告。区晋汉告诉笔者,叶帅一开讲,就扬起手中一双浅黄色的胶鞋,并用双手将之前后折叠,告诉大家这就是橡胶。叶剑英说,“我们脚上穿的鞋的鞋底,汽车、飞机的轮胎,工厂机器上的传送带,各种电器设备上的绝缘体材料,都是用橡胶制造的。没有橡胶,汽车开不动,飞机飞不了,轮船要停航,工厂要停工、停产。帝国主义对我们实行封锁,禁运橡胶原料到我国,目的就是要砍断我们的脚,使我们寸步难行。”

接下来,叶剑英提高音量继续说:“我们必须在华南地区选择可以种植橡胶的宜林地垦殖种胶,打破帝国主义对我们的封锁。现在我们是在另一条战线上,与美帝国主义进行斗争,意义十分重大。党和人民政府相信你们一定能胜利完成任务。”

区晋汉回忆道,叶帅大概讲了一个多小时,不带讲稿,深入浅出,给参会的南下学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极大激发了他们今后参与橡胶垦殖工作的热情。

一九五三年,部分南下学子和同事合影。
一九五三年,部分南下学子和同事合影。

林海莽莽,艰险与荣耀共存

喝山泉吃野果,方格控制测量法,钻刺竹丛,坐猪笼车,疟疾,勘测路上遭遇毒蛇、山猪、山蚂蟥等……新中国第一批大学生赴海南参与天然橡胶事业时,经历了许多艰难险阻、荆棘坎坷。他们毫无怨言,默默无闻地以脚步丈量理想,以行动报效祖国。

进行野外勘测时,南下学子们日出而作、日落而归。他们上午吃完早餐后,带上一个大水壶、几块地瓜、记录本、笔、刀具、铁条土钻,抱着一捆竹子、木桩、测绳,跟着当地村民在荒野和密林中穿行。他们边走边记录土壤类别和植物类型,途中常常会遇到大雨或山蚂蟥。他们的午餐就是几块地瓜、野果,水不够喝时,就喝山沟里的泉水。

测线时,一片片刺竹成了南下学子的“拦路虎”。他们无法绕道而行,必须要砍出一条路来。刺竹坚硬、带刺、紧密成丛。他们将刺竹丛砍出一道小口,让人钻过去。钻过刺竹丛时,人们必须低头弯腰、汗流浃背地匍匐行进,一不小心还可能刮破衣裤。

在海南热带丛林中进行野外勘测时,南下学子们常常会遭遇蚊虫、山猪、山蚂蟥、毒蛇猛兽等,那是与迷路、钻刺竹丛一样平常不过的事。

有南下学子后来回忆,当时,丛林中的树、石头、叶子、山花草丛间都可能藏着竹叶青、火赤链等毒蛇,吐着信子,让人头皮发麻。有时,他们还会遇到山猪。黑面獠牙的山猪,发起火冲过来时能把一棵小树撞倒。看到山猪时,勘测队员们远远就会避开。

南下学子进行野外调查工作时,常常会乘坐“猪笼车”。靠烧木炭驱动的“猪笼车”的车速比人走路快不了多少,车厢左右两侧都有一条长板凳,由于形似猪笼,因此人们称之为“猪笼车”。

有时,南下学子们赶不回驻地休息,只能在野外露营。他们有时在空地上打开折叠床,将四根竹竿插在床的四个角落,然后支起蚊帐,防止蚊虫叮咬;有时在树干之间搭上吊床;有时爬上繁密的树上睡。为了防止熟睡后从树上掉下来,睡前要用绳子将人捆在树干上。

千难万苦,事非经过不知难!

当年南下学子的生产、生活环境异常艰苦,他们跋山涉水、翻山越岭,深入荒无人烟之地,走遍了海南的各个角落,为垦荒建场规划蓝图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挺进荒山野岭,无路可走时就披荆斩棘、开辟公路;缺乏运输条件时,他们扛起背包徒步行军,走几百里路到达目的地;没有房子住,他们就伐木料、割茅草、砍竹子,建成一排排简易茅草房;生活物资供应不上,他们就自己动手,种菜养猪……

投身新中国天然橡胶事业的南下学子们,用热血践行报国理想、不负国家使命,用脚步丈量南国大地,用科技知识之光照耀新中国的天然橡胶事业。他们不畏艰辛、勇于拼搏、甘于奉献的精神将永存。

.
海南省农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海南农垦博物馆 版权所有. 琼ICP备1100176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