垦博故事 | 苦难磨砺出灿烂人生

发布:2019-08-23 08:42 来源:未知
20世纪60年代,一批批有志青年响应党的号召,奔赴海南农垦支边垦荒,广州知青胡向东便是其中一员。回城后,胡向东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聪明才智,创建了国内最早的电脑应用与数据修复公司,成为国内著名的数据修复专家。他说,十年的农场生活,若要做个言简意赅的归纳,我想用“岁月流金亦留金”最恰当不过了。

代表6万知青起草告别书


1968年11月5日,年仅20岁的广州一中高中毕业生胡向东,站在文化公园中央的台上,面对台下如潮水般涌来参加动员大会的人流,他用微颤的双手展开了三天三夜完成的告别书,代表广州6万知青向广州人民告别。一番激情洋溢的讲话后,一群15岁至20岁的年轻人怀着激动又迷茫的心情,搭乘轮船前往海南,开始另一种人生。


那是一个热血沸腾的年代,作为广州市最好中学的优秀毕业生和优秀团干部,胡向东毫不犹豫地选择下海南,他很乐意接受一个知识青年的身份。


知识青年从城市到农场、农村,目睹当地仍沿用刀耕火种的原始生产方式,其社会状态及生活方式与城市的落差给知青们的心理造成了极其强烈的冲击与震撼。胡向东说,他去了白沙境内的龙江农场,当地是黎族苗族聚居地,当时特别落后。当运载他们的车辆抵达目的地,大伙一个个从车上跳下来的时候,面对简陋的茅草屋,几乎是刹那间,有的知青傻眼了,有的知青吓哭了,而胡向东默默地在心里树立起一个信念:越是艰苦的地方,越能磨炼人的意志。


表现良好获得兵团嘉奖


与其他地区的知青不同,海南知青的主要任务不是生产粮食,而是生产重要的战略物资——橡胶。他们在原始而神秘、富饶而贫困的原始森林中垦荒种地、挖穴种树、日夜割胶,住的是茅草屋,照明用煤油灯,吃的是酱油、萝卜加稀饭。挖橡胶树穴在很多知青的记忆中是从事过的最艰苦的劳动。龙江农场的知青们刚到海南就喊着“滚一身泥巴,练一颗红心”的口号,扛着锄头进入刚刚开垦的荒地挖橡胶树穴。


橡胶树穴的规格是长宽各80厘米,深60厘米,每天每人定量挖20多个,对于自幼生长在城市的知青们来说这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胡向东第一次挖穴时就遇到了最难挖的地段,他一锄头下去,立即被浅藏在泥土下的白色山石反弹回来,不一会双手就开始起血泡。“刚刚挖了一天,两只手全长了血泡,连碗都拿不住。”胡向东说。


令胡向东记忆最深的一件事是,刚到龙江农场,他发觉当地非常缺乏青菜,原因是菜种奇缺。他就提出要去最艰苦的地方,去最艰苦的岗位。领导见他决心很大,态度坚决,就同意将他分到较为偏远的光芒三队种菜。为了让大家有菜吃,他背上装满水的军用水壶和煮熟的木薯,徒步行走40多公里的山路,到邻近的儋县买菜种回来种。这一来回几乎要走一天时间,饿了就吃木薯,渴了就喝水壶里的水,他竟做到不花集体一分钱。买回菜种种下后,为了防止菜被周围的村民偷走,他又申请搭临时茅棚住进距离连队1公里外的菜园里。因为良好的表现,1970年他被评为兵团先进分子。


向总理写信揭发腐败被罚挑粪


胡向东是个性格耿直的人,并且是个天真的理想主义者。他充满激情远离家乡来到农场,一心只想建设好农场,为国家添砖加瓦。但是,现实中遇见的一些事情却让他无法理解,其中有一件事让他特别愤怒:1973年,海南遭遇了一次大台风,农场受灾,农作物受损,穷得连工资都发不出。但是,上级部门下来检查工作时,农场的一些领导却不顾职工的生活困难,还大搞排场大吃大喝。这显然是挥霍大家辛辛苦苦挣来的劳动成果。胡向东觉得自己建设农场的初衷被现实冲走了,百感交集中他提笔给周恩来总理写了一封信,还附上了一首16字令的诗,题目为《送》:送,大吃大喝排场红,君不见,超支公家弄;送,一分一文从群众,来不易,坐吃金山空;送,挥金如土理难通,中央令,岂当耳边风。


过了半个多月,没想到总理办公室还真给了回信。遗憾的是,回信被扣留在兵团司令部,胡向东一直无缘看到。不久,他被调到离团部很远的地方挑牛粪。


一个星期复习考上大学


因为理想与现实相差太远,知青们的豪情壮志便在日复一日的艰辛劳作中渐渐熄灭。从1973年开始,陆续有知青开始返城,这给每一个原本打定主意扎根海南的年轻人所带来的震撼无异于一场风暴。随着时间推移,回城逐渐成为知青们心中的主旋律。到了1976年,海南和全国各地一样刮起了回城风,知青们通过各种手段纷纷返回到各自的城市中。


在当时回城无望的情况下,胡向东已做好一辈子扎根农场的思想准备。当初离开广州前,他有一个关系不错的低年级女同学,去海南初期他俩还经常保持联系,后来终究因天各一方,又回城无望,他俩便渐渐断了音信。到了1977年,经人介绍,已是29岁大龄的胡向东与一个老工人的亲戚结婚,算是将家安在了海南。


1977年底,海南岛各地传递着一个特大喜讯:国家又恢复高考制度了!恰似一场春雷,唤醒沉寂大地。胡向东获悉后激动得一夜睡不着觉,他隐隐意识到,改变自己命运的时刻来了。他开始四处借书,当他在短时间内借齐复习课本时,距离高考仅剩下一个星期的时间。有趣的是,在考数学的时候,由于他已习惯用算盘运算,在其再三要求下,监考官竟破例让他带算盘进考场。因为复习的时间太短,还有离开学校已近十年,所以胡向东考得并不理想,仅被当时的海南自治州师专(现为琼州大学)录取,读的是他自己喜欢的数学专业。


上了大学后,胡向东的人生激情重新被点燃,如鱼得水般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毛主席的这句话被他当成座右铭,时时激励着他奋发拼搏。学校规定早上6点钟起床,晚上10点钟睡觉,胡向东就每天5点钟起床在校园的路灯下看书背英语,每晚11点才睡觉,每天都要比同学多挤出2个小时的时间来学习。大学毕业后,因为成绩优秀,胡向东留校任教。不久,他又被校方送去华南师大进修一年。


知青经历让我学会刻苦


1983年,广州市科委下属的广州市应用数学推广办公室招聘工程师。获知这一消息后,胡向东觉得这是一次回广州的机会,便鼓起勇气提交了毕业论文《胶园更新的数学模型》。想不到这篇文章会引起用人单位的兴趣,不久后他便被录用了。


胡向东被安排进入广州市计算机应用研究所,从事软件开发和数据处理,一干就是9年。1992年1月,他与两个朋友合伙投资30万元,成立了广州正大电脑应用与数据修复有限公司。这之后,胡向东的事业越做越大,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他成长为国内著名的电脑数据修复专家。


回首来路,胡向东觉得自己的成功与当年的知青经历有关,因为知青经历让他学会刻苦,学会永远努力,努力,再努力。在他看来,“知青精神”是值得发扬的,它教会人们正确面对困难,面对挫折,毕竟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

.
海南省农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海南农垦博物馆 版权所有. 琼ICP备1100176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