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永博:扎根胶园 无悔青春

发布:2019-08-08 15:01 来源:未知

“我们那批大学生是天然橡胶事业最早的先遣兵、拓荒者,我们为此感到骄傲和光荣。”——冯永博



“当年从北京林业大学分配到海南的同学中,有不少人已经离世,健在的人也大多是耄耋之年。”8月2日,记者在省农垦总局东大院见到海垦高级工程师冯永博时,他刚从外面散步回来。闲聊几句后,一段关于海垦橡胶事业尘封的记忆,在他娓娓的讲述中渐渐清晰起来。

冯永博是地道的北京人,从小在北京长大,就读于北京林业大学林学专业。当时,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经济封锁和物资禁运,其中就有天然橡胶这种必不可少的重要战略物资和工业原料。而我国橡胶科学技术几乎是空白,国内有关橡胶种植的科研人员寥寥无几,海南岛还尚未开发,是人烟稀少的边疆地区。

为了发展橡胶事业,国家决定在华南地区大规模种植天然橡胶。冯永博和林学专业两个班的同学共60多人投身于这项工作,先是在广西合浦一带进行了勘察、测量规划等前期工作,为开创我国橡胶事业奠定了基础。1953年毕业后,冯永博来到华南垦殖局工作,同校的20多名同学也被分配到海南垦殖分局各垦殖所,开始开荒垦地种胶。

“早期的工作条件非常艰苦,任务也很繁重。我们这些从事橡胶栽培的人员,经常需要出差到各个农场观察橡胶生长情况。”冯永博回忆说,为了能及时查看橡胶的生长情况,他和同事们一年里有超过半年时间都在外四处奔波。

1960年夏天,冯永博突然发烧,还不时咳嗽。一开始,冯永博没有在意,觉得可能只是工作过于劳累,还继续带病坚持工作。可后来,病情反复无常,每天下午他都会有不适感。此病将他折磨得身心俱疲,直到抽空去医院检查,医生才告诉他,他患上了一种地方病:夏季热。

夏季热与中暑不同,患者会因高温环境热而产生热衰竭,通常情况下会出现头晕、头痛、全身无力类似发烧的症状。医生认为是气候原因造成体质出现问题,建议他不要继续在热带地区工作。 

冯永博回忆,虽然当时每天都要忍受病痛的折磨,但他最终还是选择继续留在海垦工作,一方面是组织极力地挽留他,一方面是因为自己对橡胶事业充满了热爱和眷恋。 

1980年,胶园更新带来了大量的橡胶木,如何利用好这些资源是一个重大课题。为此,广东省海南行署农垦局成立木材办,派冯永博负责这项工作。

“当时,人们对橡胶木有一定的误解,认为它们易霉变、易生虫,对人体有害。现在依然有很多人分不清橡木和橡胶木,还认为橡胶木很便宜。”冯永博解释道,易霉变、易腐烂是因为处理不当,如果不及时解决这些问题,会造成大量的木材资源浪费。

为了利用好橡胶木资源,冯永博和同事们查阅了大量资料,寻找解决办法,成立专项课题组。1983年,时任广东省海南行署农垦局局长胡辰祥带领考察团,到日本考察木材加工利用事宜,冯永博有幸参加了考察。冯永博现在依旧清晰记得,当时很少有出国考察的机会,他们参观了日本的木材加工厂,深入了解木材深加工产业,学习了胶合板技术。

同时,他与母校北京林业大学取得联系,不仅派人到学校进修学习,培养了一批木材加工人才,还邀请专家学者到海南农垦指导,进行橡胶木的防腐干燥、改性加工和利用研究一系列实验,为海南垦区的橡胶木加工利用积累了大量经验。橡胶木改性课题获得了国家林业局科技进步三等奖,从此改变了过去橡胶木只能用来烧火的历史。

时光如水,岁月如歌。冯永博在海南农垦工作了36年,1989年退休后,他依然居住在农垦,并亲眼见证了海南农垦天然橡胶事业的开创、成长和发展。作为一名橡胶专家,冯永博深感骄傲。借助海南农垦报平台,冯永博寄语新一代海垦人,要不忘初心,牢记国家赋予的使命担当,将天然橡胶事业传承好、发展好。

.
海南省农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海南农垦博物馆 版权所有. 琼ICP备1100176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