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风采】重温艰苦岁月 难忘第二故乡

发布:2019-01-07 00:36 来源:未知


许章、余妙云夫妇从美国远道而来海南农垦——

重温艰苦岁月  难忘第二故乡


“这是1978年在‘场职代会’上做经验介绍的照片。”“这是1979年我获得的广东省劳模的奖章……”近日,一对从美国加州远道而来的老夫妇,站在海垦博物馆“知青情”展板前,看着自己提供的照片和捐赠的物品,眼里泛起了泪花。丈夫叫许章,今年85岁。妻子叫余妙云,今年79岁。

许章、余妙云夫妇。钟颢 摄

当年,许章、余妙云夫妇作为广州青年志愿垦荒队的队员奔赴海南,参与农垦建设。如今,当他们再次踏上这片热土,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又一次浮现在眼前。

“那时,有一群同甘共苦、战天斗地、朝夕相处的兄弟姐妹们,响应党的号召,投身到边疆海岛的建设中,像‘垦荒牛’一样劳碌在荒山野岭,为祖国的橡胶事业发展奉献着自己的青春。”许章说。

加入青年志愿垦荒队

1951年11月,国家成立华南垦殖局。1953年,20岁的许章和家乡的青年一起步行数天,从广东电白县来到海康县邦塘村,参加垦殖场开发工作,负责开荒、定标、挖穴、种植橡胶苗。“后来,苏联专家说此地不宜种胶,将所有民工解雇,每人发了三个月工资及一张解雇证明书。”许章说。

1954年,许章带着解雇证明书,在广州市某门诊部谋得一份工作。而这一年,1947年时因暴力排华,跟家人一起从马来西亚回到广东陆丰的余妙云,则来到广州读书。

1955年,团中央号召青年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开发边疆,建设边疆。许章积极响应,和单位的几位青年一起报名参加了广州青年志愿垦荒队。这一年,在读初中二年级的余妙云,看到报纸上志愿垦荒队招募队员的新闻后,也报了名——两人的生活轨迹终于交叉在一起。

1956年1月28日,广州青年志愿垦荒队的80名队员,步行来到码头,在民众的热烈欢呼中,乘客轮前往海南。“‘再见吧妈妈,别难过别悲伤,祝福我们一路平安吧!’当客轮缓缓离开码头时,队员们泪流满脸,不断挥手向亲人告别,含泪唱起《共青团之歌》……”许章回忆说。

1月29日下午,垦荒队抵达秀英港码头,紧接着坐上大卡车来到琼山县土桥区红旗农业高级合作社。那里,等候多时的社领导、社员、学生敲锣打鼓地迎接他们,帮他们卸行李,将他们带到各村去,住在农民空出的房子或是祠堂里。

“由于舟车劳顿,当天晚上很多人都没有食欲,还有一个困难就是没有厕所,大小便只能采取‘打游击’的方式。”许章说。

携手走过艰苦岁月

广州青年志愿垦荒队成立了一个甘蔗作业区,作业区大本营设在本礼湖村,许章担任该作业区副主仼兼团支部书记。

第三天,垦荒队开始工作。他们步行去龙塘墟担甘蔗苗,来回需一天时间,一开始大家都感到新鲜、好奇,一路欢歌笑语,没人叫苦叫累,时间长了,才感觉到肩痛了,腿也痛了,手上打了起血泡。经过半年艰苦劳动,他们种植的数百亩甘蔗长势良好。

那时,许章和余妙云被分配在同一个连队,一起工作一起学习,天天都有机会见面,渐渐的,两人暗生情愫。“我们的恋爱没有花前月下,也没有浪漫的情人节,只有在有空时才约到村里的大榕树下见见面。”余妙云说,1957年1月,他们在海口市注册结婚。

因为当时生活条件实在艰苦,有时候几个月都拿不到分文报酬,后来许多队员都离开了,最后留在红旗社的只有7人,其中包括许章和余妙云。因为人数少,工作难以继续开展,许章夫妇等人便被调往位于屯昌县大陆坡的广州青年农业合作社(原广青农场的前身)。

在广青,许章夫妇默默耕耘,携手走过了一段异常艰苦的岁月。“因为许章是干部,经常出差去开会或学习。我作为十五队的班长,在带领队员劳动的同时,要照顾家中年幼的儿女起居饮食,有时收工后去老百姓的地瓜地去翻一下,看看是否能拾到一些遗漏的小地瓜给小孩吃。”余妙云说。

1958年,许章光荣入党;1964年8月,作为海南岛农垦系统6名代表之一,许章出席了广东省上山下乡先进知青代表大会。而余妙云每天头顶太阳,脚踏月光,带领队员们将十五队这个偏远落后的生产队改造成为先进生产队。由于工作出色,她年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1979年被评为海南农垦局劳动模范,同年被评为广东省劳动模范。

“为了祖国橡胶事业、为了广青的发展,我将最美好的青春年华无私地献给了广青这片热土。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胶园或田野,都留下了我的汗水与足迹。”许章说。

念念不忘第二故乡

1985年,许章夫妇携子女移民美国。不懂英文,也没有什么存款的他们,又再次成为“垦荒牛”——他们从零开始,在中餐馆打工,孩子们则半工半读。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他们积累了经验及厨艺,第三年便开起一间小中餐馆,还拥有了自己的房子。

如今,他们的孩子们都已经成家立业,一家人开开心心地生活着。尽管现在衣食无忧,但早已达到退休年龄的余妙云,仍在一家大酒店上班,工作勤勤恳恳,多次受到酒店的表彰。

“海南农垦的艰苦环境磨练了我们的意志,无论遇到多么大的困难和挫折都会一往无前。当初能够在美国扎下根,靠的便是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海垦精神。”许章说。

尽管身在美国,他们依然关心着中国的发展变化,几乎每天都会看《新闻联播》,并时常教育自己的儿孙,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祖国培养我们,今天不管我们身居何处,中国才是我们的祖国。”

为了让子女感受他们当年的艰苦岁月,从而更加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幸福,2016 年7月,许章夫妇带着两个女儿回到本礼湖村,探访当年下乡插社落户的地方;今年4 月,他们带着两个儿子再次来到本礼湖村,并向海垦博物馆提供了许多照片和物品,帮助该博物馆完善垦荒队的历史资料;今年11月,他们又带着小儿子来到原广青农场,还再次向博物馆捐赠一些物品……

尽管已经离开30多年,但在许章夫妇心中,海南农垦依然是那魂牵梦绕的地方,一直念念不忘的所在。在美国的家里,他们在自家的蔬果园里立了个牌子,上面写着“广青第一植物园”。

.
海南省农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海南农垦博物馆 版权所有. 琼ICP备1100176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