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海南农垦博物馆筹备组广东行

发布:2011-02-09 10:10 来源:未知

岁月留金   诚奉海垦
     ----纪实:海南农垦博物馆筹备组广东行

之一:燕逸相会话垦博

    6月5日,星期六,羊城的早晨,几阵大雨洗涤,灰蒙蒙的环境一下子清新了许多。越秀山下,燕岭大厦燕逸会议厅,一场激动人心的集会正在举行,会议的主题,醒目地标示在会场悬挂的横幅上:海南农垦博物馆(海垦知青博物馆)知青文物文献征集信息交流会(广州站)。

    九时许,热情洋溢的集会在海南省农垦总局驻广州办事处主任林建国的主持下拉开序幕,直奔主题。

   海南农垦总局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海垦博物馆项目负责人张爱莉,向与会者介绍了海垦博物馆筹建情况,紧接着通过投影演绎了海垦博物馆的设计理念、空间布局和陈展要求。在寂静而短暂的时光中,许多知青含着热泪谛听,感悟将要落成的精神家园。张爱莉分三段作了动员。

    第一段:海南农垦的事业和独具特色的海垦精神,是由广大农垦建设者和知青共同创造培育的,海南农垦没有忘记你们,博物馆给你们留下了宽敞的能够承载知青情的空间,人们期待着。

    第二段:博物馆的价值取决于博采藏展品,取决于“博”而“精”,希望与会知青快速传递信息,按博物馆文物文献征集组的征集要求,鼎力支持、提供线索,更大范围的博采文物文献。

    第三段:海垦博物馆是知青们心仪珍爱的纪念藏品的最好归宿,恳请知青和场友们,把自己珍藏多年的心爱“宝贝”“拿”出来,存放在“娘家”,让更多的人能够感受知青情怀,传承农垦精神。

    围绕演绎动员主线,博物馆文物文献征集组负责人林旭飞,就知青文物文献征集内容展开了清晰的说明,涉及到具体知青物品的征集,与会者自然地切入了畅言议程,来自原六十多个农场的近70位知青代表和联络员拉开了肺腑话茬,热烈话语,主要集中在两个热点上:

    热点话题一:海南农垦建博物馆功德无量

    其实,本次会议活动的时间是在会议前一天下午下班时才确定的,仅用几个小时的网络传播,就召集到这么多的知青和联络员,于次日利用休假时间来参会,可见其感召力和众知青对海南农垦博物馆的期盼热度。

   热点话题二:来迟了,我们全力支持抓紧赶上。

   老知青庄凯芩、王德耀、林伟雄、周兴杰、邹粤桓等,异口同声道出了其中的遗憾和焦急。

    “海南农垦现在才建博物馆,时间安排的太晚了,有些省市的博物馆、档案馆、展览馆已走在你们的前面了,知青手中许多物品、图片、文献都给征集走了。你们要是早点建海垦博物馆,赶在前面那该多好”。

   “海南农垦不仅仅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同时也是我们的青春载体,第二故乡,是我们永远的牵挂”,“全力支持知青文物文献征集工作,这也是在为我们自己做事”。“只要博物馆建设需要,我们不讲条件、没有怨言、全力以赴、再苦再累也愿意”。

    在现场,知青宋晓琪当场捐献珍贵资料8件,庄凯芩捐献珍贵资料6件。最有意思和让筹备组感动的是,知青胡向东会后回家思绪激涌、不能入眠,翻箱倒柜一下子挑出33件光碟、书籍、图片实物,当即给筹备组的同志来电,专程打的过来一一奉上。筹备组在返琼路上,不断接到来电,多是知青文物捐献咨询,打开电脑,一组组新添的知青图片资料已跃然邮箱。

    燕逸相会结束了,但责任并未结束,匆匆离去的知青们,脑海还在萦绕着主持人林建国的主持结束语:

    “知青文物足以记述一代人生命大树的年轮。这是一代人心路历程的知青记忆,是一种难以割舍的兵团情节的物证。”“文物有价,情义无价,知青能将文物保存四十多年未丢失、毁弃,足以见这代人对这段历史多么地看重与珍惜。”“知青捐出的绝不仅仅是一件衣物、一张照片、一个水壶,一个笔记本……这是一颗颗赤诚的心,是一段段执着的情,是对第二故乡父老乡亲和组织的挂念与信任,是对自己曾用稚嫩的双脚丈量过的土地的眷恋。”“让我们挽起手来,共同为海南农垦博物馆文物文献的征集一起努力吧。”责任也是一种财富。

    之二:英雄连赞献珍藏

    博物馆文物文献筹备组急赴广东,还有一个任务,那就是无论如何,都要亲访老红军和老华侨,没准,还能从特别的角落挖掘到缺稀的珍宝。

    刘长贵是一位最具代表性的传奇人物了。这位老红军,延安时期就在中央警卫团担任朱德的警卫员。上世纪50年代初,他响应军委号召,来参加海南农垦橡胶事业开发建设,他在好几个农场担任过农场领导的职务,是在红岗农场领导岗位任上离休的。

    几经周折,在“广州办”向导的指引下,筹备组的同志在珠海粤海西路找到了老红军的住处。九十多岁高龄了,听说农垦总局的同志要来拜访他,他像一位战士,依时坐立在客厅,在八十多岁的老伴和女儿刘伟莉的陪伴下,等候着农垦同志的到来。

    一进屋,老人家就兴趣勃勃地讲起了他的传奇故事。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刘长贵参加长征两次过草地。朱总司令很爱这位“红小鬼”,专门赐给一支驳壳枪给他执行任务和上前线作战使用,当然,还有留作纪念之意。1957年朱总司令来海南考察时,还特别送给了他一支派克钢笔,叮嘱他好好学习。刘老有许多具有纪念意义的物品,可惜啊,历经多次自然灾害,多次搬迁,这些物品都遗失了。

    当筹备组把海南农垦建博物馆的消息传递给老人家,还征求他对建博物馆的意见时,刘老说:“好!好!好!”“新疆有了,黑龙江有了,我们也该有了”。“博物馆是传承红军精神和海垦精神的载体,一定要下功夫建好”。说到请赐文物,老人家皱了眉头:“好多东西都丢失了,剩下的也给其他的博物馆、档案馆征集了”。还是他女儿伟莉有心智:“再想想办法,再找一找,别让海南农垦来的同志空手而归”。

    时隔三个小时,伟莉来到筹备组的住所,小心翼翼地捧出一张“革命军人证明书”。好家伙,这是博物馆文物文献征集组搜寻至今唯一见到的一个“孤本”。证书上有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兼中南军区司令员林彪的红色题字,还有政治委员罗荣桓、邓子恢、谭政,政治部主任陶铸的签字。伟莉说,“这是我们家唯一珍藏的传家宝,多少次我们都说不见了,现在拿出来了,你们一定要保护好,千万别弄丢了”。“一定”!爱莉给了她信任。

    拜访老华侨,也有意外收获。筹备组的同志赶到黄浦,从黄凤娇手中,接过了现今见到的唯一一本《割胶神刀手证书》,收获还有黄凤娇上世纪六十年代,和割胶大师李东赴京出席先进代表大会,受到刘少奇、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的故事。在橡胶优良品系海垦1号培育者钟南大师的儿子钟新明家,筹备组也收到了珍贵的展陈品。在广东省档案馆,筹备组的陈耀华、王智等也花了两天时间,用心搜寻历史文献。

    风尘仆仆,辛劳作业,七日广东之行,海垦博物馆筹备组,不仅囊获67件珍品欣慰返程,还在海南农垦总局驻广州办事处建立了一个新的海垦博物馆文物文献征集站,该站的任务,不仅仅是征集知青的文物文献,同时也是海垦人征集珍宝的岭南中转站。而粤海农垦(兵团)知青网,更是布下了近百个知青文物征集网点。

    广东行动,一次意义非凡的行动。(作者:陈凯)

.
海南省农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海南农垦博物馆 版权所有. 琼ICP备11001766号-1